他是川军抗日名将,解放战争时被我军俘虏,刘伯承陈毅亲自去探望
发布日期:2024-12-20 06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
抗日战争的时候,有国际友人称赞川军的郭勋祺,是:世界上最聪明勇敢、见识超群的爱国志士

川军和共产党的关系非常复杂,郭勋祺就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位,而且他跟陈毅的关系非常好。

在抗日战争的时候,郭勋祺就因为帮助新四军的陈毅,所以被撤职。

在解放战争的时候,郭勋祺被我解放军俘虏,他再一次见到了老朋友陈毅的时候,自己是战俘,对方是将军,心情可想而知……

一切的一切,要从1895年说起,郭勋祺出生在四川的双流,十七岁那年进入部队,因为敢打敢拼,所以得了个外号叫莽娃。

郭勋祺二十六岁那年,就已经在四川军阀的刘湘那里,担任第四师第七旅的旅长。

在郭勋祺二十七岁的那年,在朋友的认识下,跟陈毅相识,俩人同在一个足球队里踢球。

俩人的关系有多好?郭勋祺所在的第七旅,被国民党调往重庆之后,陈毅随即也去了重庆。

也就是这个时候,陈毅进入了《新蜀报》工作,那年的陈老总才21岁。

陈毅那渊博的学识,和坚定的革命信念,对郭勋祺的影响非常大,二人经常畅谈革命理论,和中国的未来。

1926年9月,刘湘发现自己的部下郭勋祺,和共产党走的太近,于是做出决定,将郭勋祺提升为副师长;这自然是明升暗降,目的是拿掉郭勋祺的兵权。

之前的历史时期是国共合作,而在1927年之后国共分裂,郭勋祺立刻行动,暗中保护了很多的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。

例如陈毅,就是在郭勋祺的保护下,坐船离开了四川。

既然国共分裂,国民党的部队,和共产党的红军部队随之开战,军事人才都会得到重用。

像郭勋祺这样的人才,自然会得到国民党军阀的重用,所以从副师长的闲职,再次调任旅长。

1933年的时候,郭勋祺带着部队来到四川的眉山,听说附近有个大土匪名叫夏海云,于是派遣精锐部队将其抓捕。

郭勋祺关押了夏云海之后,对方家属拿来的六千块大洋赎金;郭勋祺则把这笔钱一分为二,分别修建了眉山三苏祠,和故乡的学校。

1935年的时候,川军对战红军,郭勋祺在土城地区,指挥两个旅和红军开战。

后世有史学家评价此战,说:郭勋祺在土城,击败了未来的七位开国元帅、四位国防部长……

笔者个人认为,虽然这种说法不够客观,但是也体现出郭勋祺的军事能力非同一般。

1937年的时候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最高国防会议。四川方面随即表示,会出兵三十万,后备部队五百万,粮食一千万担。

紧接着,郭勋祺担任144师的师长,即将开赴抗日前线。朋友得知此事之后,所以纷纷前来践行。

在酒宴上,郭勋祺对朋友说:“我了20多年的军人,参加过的战争不下数十次,除十七岁应募当兵那年,随尹昌衡西征,收复理塘的战役外,其余全是阋墙之争。作为军人,不能保家卫国,御敌于国门之外,却热衷于打内战,这是令人痛心的,也是深感愧疚的,对不起桑梓父老兄弟……”

郭勋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,随即他举起了酒杯,说:“勋祺这次出川抗战,决不辜负全川全国人民的希望;不辜负诸位的希望,不成功,便成仁。勋祺决不是那种贪生怕死的人,不赶走日本强盗,誓不回川。请大家放心!”

一口烈酒,仰头而尽;壮士出川,誓死决战!

看此时的中国战场,在淞沪会战那边,中国军队七十多万人,败给了日寇的三十多万人,局势急转直下。

1937年9月,郭勋祺率领全师官兵,乘坐轮船顺流东下,两个月后来到了来到了南京,开始了他的抗日第一战!

日寇侵略上海之后,随即剑指南京。而郭勋祺率领第144师,于11月15日到达浦镇。

郭勋祺带着副官渡过大江,来到了南京的川军办事处,因为刘湘还没有赶到,所以他们要听从蒋介石的调遣。

紧接着,郭勋祺收到了刘湘的命令,内容是日寇已经在浙江的金山卫登陆,我方友军正在激战当中,144师立刻开往长兴和宜兴中间的阵地,做好大战的准备。

当144师来到了长兴北部的时候,远处已经可以听到枪声,郭勋祺带领部队,在“金村”构筑阵地工事,经过了整整48个小时的努力,各工事已经布置完成。

郭勋祺对部下说:“准备好了吗?要开始啦!”

此时的114师,虽然被称之为川军精锐,此时的郭勋祺虽然被称之为川军虎将,但是他们手里的武器,都是破旧的川造步枪,迫击炮和机枪也不足编制,更缺少防空装备和火炮。

郭勋祺望着地图愁眉不展,自己的任务要守住战略要道,但是凭借自己这边的几把破枪,该如何挡住那些凶似猛虎恶如狼的小鬼子呢?

恰恰就在这个时候,就在郭勋祺发愁缺少重武器的时候,他们遇上了中央军的两个炮兵连。

川军的144师,当即抓住了中央军的这两个炮兵连,一问才知道,这帮人本该在南山作战,结果还没有开打呢,就被吓得撤了回来。

郭勋祺得知此事之后心头大喜,这等于是雪中送炭,赶紧带着自己这边的师部高层,找到了那两名连长,希望对方留下来。

郭勋祺说自己这边没有重武器,而你们手里有重武器,如今国难当头大敌当前,何不留下来协助我144师,跟小鬼子干他一仗?咱们川军和中央军携手,歼灭来犯之敌!

那两名连长的思想经过反复挣扎,最终愿意留下来,协助川144师作战。

没过两天,前方的144师警戒部队,就已经跟敌人交火。

一场大战已经拉开,郭勋祺坐镇指挥部,通过电话联络各级作战单位,一定要多次检查工事,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。

因为炮弹很珍贵,所以郭勋祺告诉那两名炮兵连的连长,一定要冷静一定要沉着,如果没有最大的把握,千万别开炮,免得暴露了炮兵阵地的位置。

26日的清晨,敌人从长兴而来,炮弹落入了144师的阵地;郭勋祺告诉炮兵,此时此刻不要还击,另外各团做好隐蔽。

上午10点,敌人的炮火才告一段落,紧接着八百多名日寇,朝着144师发动了凶猛又凌厉的进攻。

就在双方距离只剩下一千米的时候,144师随即开火,机枪和山炮的火力,在如此短的距离,朝着鬼子发动了迅猛的攻击。

初次交火,郭勋祺大获全胜,打了鬼子一个出其不意,三个大队的日寇,被144师直接打残。

战斗刚一结束,那两支中央军的炮兵连,是非要离开不可,说什么也不肯留下。

郭勋祺亲自去劝,看对方坚决要撤走,他对此也无可奈何,只能眼睁睁看着重火力,离开了自己的阵地。

而对面的日寇,很快就摸清了144师和郭勋祺的底细,都是四川那边过来的草鞋兵,而且重火力已经撤走。

郭勋祺自然知道,更加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,于是他连夜指挥部队挖陷坑,布置各种反坦克的地雷。

笔者翻阅中日两国的战史,对比双方资料,内容如下:

郭勋祺对远处的敌人一无所知,反观敌人对郭勋祺,却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,144师上到师长下到连长,名字查的是一清二楚。。

(郭勋祺到战争结束之后,才知道对方是日寇的留米师团)

所以在第二天的战斗当中,郭勋祺对着部下说:“昨天打得是混仗,一个俘虏也没有抓到,咱们不了解对方的任何情报。咱打仗可不能只打退敌人,要抓住对方的俘虏,要夺取对方的重武器,才算是真正的胜仗……今天谁能抓住俘虏,师部必定给予重赏!”

在开战第三天的时候,144师唐明昭旅的徐元勋团,因为遭受鬼子主力的围攻,敌众我寡的情况下,徐元勋的这个团损失惨重,随即开始后撤。

结果徐元勋团一撤,导致张昌德团的右后方空虚,张无奈之下立请求支援。

郭勋祺立刻派遣预备队前往,结果打了一个多时辰之后,预备队电话报告郭勋祺说:“两三百的敌人,已被我们包围在朱砂岭的夹沟中。”

郭勋祺当即大喜,随即就说打了两天,还没有见过鬼子长什么样子,我要亲自抓几个俘虏回来。

郭勋祺离开师部的时候,刚好炊事员把饭菜,从十几公里之外送过来,他哪里顾得上吃?带着部下就要去抓俘虏。

于是乎,一场激战拉开,郭勋祺想要抓住敌人,询问对方的番号、指挥官……结果太湖那边的敌人,利用船上的机枪扫射,一发子弹击中了郭勋祺的左边大腿。

周围的卫士,一看师长受了重伤,赶紧背着郭勋祺,回到了师部当中。

郭勋祺刚刚坐下,便自己解开了绑腿,包扎自己的伤口,随后被送往了南京。

紧接着,144师在参谋长的指挥下,去往安徽南部的谭家桥整顿,刚好他们的军团长潘文华也在这边。

潘文华早就得知了144师的战绩,夸奖说:“翼之带伤,是家常便饭,他真勇敢!”

根据144师的一位老兵回忆:那时候我们装备很差,缺医少药不说,每个团的担架平均下来只有十几副。虽然吃穿不好武器破旧,但我们144师没有任何人说过任何怨言,也没有任何人后退。如果受了重伤,就自己走到医院,例如有一位连长名叫徐旭,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脸颊,打碎了牙齿之后,整个贯穿了嘴巴,他满脸是血的,自己走着下了战场……

而郭勋祺疗伤期间,南京空荡荡的,此处作为中国的首都,各部门都已经搬迁到了汉口。

1938年的2月,郭勋祺的腿部伤口才刚刚愈合,所以立刻去往前线。

因为郭勋祺在金村战斗英勇战果累累,所以国民党方面,升任郭勋祺担任第五十军的军长。而第五十军,隶属于是第三战区第二十三集团军。

郭沫若在此时,担任国民党军委会的第三厅厅长,他跟郭勋祺是很多年的好朋友。

郭沫若写诗,赠予老朋友郭勋祺,内容是:“山河破碎不须忧,收复二京赖我辈,此去江南风景好,相逢应是在扬州。”

由此可见,郭勋祺的战功和军事能力,是有目共睹的。

进入夏天之后,郭勋祺率领第五十军,朝着的芜湖的日寇,发动了猛烈的攻势。

敌人是日军的110师团,他们想要去支援台儿庄的矶谷师团,可是在芜湖这边,遭遇郭勋祺当头一棒。

因为郭勋祺在此战大获全胜,有力配合了台儿庄大捷,所以他的职位,晋升为国民党第23集团军的副总司令,同时兼任五十军的军长。

新四军的总部设在云岭村,五十军的总部设在木镇,双方的距离只有二十五公里。

老朋友要并肩作战,所以陈毅徒步前往武士军的总部,俩人畅谈了三天半。

紧接着,郭勋祺的妻子,向陈毅的妻子请教妇女工作,随后便开始组建妇女战地服务队,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。

后来陈毅要去皖南,沿途去拜访郭勋祺,他说:“今后夏育群同志,便是新四军派在第五十军的联络员……”

前文咱们说过史沫特莱,这位国际友人,是新四军的战地记者,她在1938年秋天的时候,去采访郭勋祺。

史沫特莱给予郭勋祺极高的评价,这就有了本篇文章第一句的内容。

第五十军和新四军的关系,可不仅仅是开展足球比赛那么简单,郭勋祺多次派遣队伍当中的精兵强将,去共产党的部队当中,学习怎么打游击。

在新四军的作战参谋处,有一位处长名叫赵凌波,他就曾经受郭勋祺的邀请,去往五十军讲课,传授游击战的精髓。

那时候新四军的张云逸(未来的开国大将)对郭勋祺说,自己这边缺少武器,后勤补给同样不乐观。

郭勋祺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,三次赠予武器,例如在1938年的深秋,就赠送给新四军三十多条枪,和一万多发子弹。

此时的国共两党,虽然达成合作一致对外,但蒋介石却让部下处处搞摩擦,和新四军摩擦、和八路军摩擦。

当蒋介石得知郭勋祺和新四军的关系之后,立刻发了一封秘密电报,内容自然是要求郭勋祺,和共产党划开界限。

而此时的新四军、在五十军的联络员名叫夏育群,他有一次去往五十军的师部,和郭勋祺商讨作战方针。

郭勋祺则直接拿出了蒋介石的密电,让夏育群带回新四军,他说往后要注意防范。

也就是说,蒋介石要求“防共”而郭勋祺则认为,国难当头抗日为重,所以从不执行那些要求搞“摩擦”命令。

1939年的秋天,国民党的蒋介石,随便找了个借口,就免掉了郭勋祺的职务。

郭勋祺原本正在阵地上视察防御工事,突然得知自己被撤职的事情,他叹了口气沉默了半天。

郭勋祺对身边的师长孟浩然,唉声叹气的说:“我一片抗日救国的雄心,就这样无辜地断送了!”

紧接着,部下群情激奋,甚至有人提出,调转枪口(当汉奸)郭勋祺当即严厉批评,说自己的老部下,任何人包括自己,都绝不能当民族的罪人。

因为在之前的战斗当中,郭勋祺指挥五十军接连获得胜利,而今他却被撤掉了职位,所以士兵纷纷站了出来鸣不平,眼看就要演变成一场哗变。

这时候孟浩然对郭勋祺说:“军长,抗日救国的机会,不是没有的,我们始终是跟着你走的……”

这句话的意思,放在我们今天来看,似乎说得莫名其妙;可是对于那一代人来说,意思非常简单,那就是去加入新四军。

其实,郭勋祺也早有此意,所以他带着妻子出发了,在半路上途经五十军的医院,俩人去探望伤员。

当医院里的伤员和医生,得知郭勋祺被撤掉了军长职务之后,纷纷泣不成声,他们随即表达心声,要始终跟着郭勋祺走,也就是加入新四军。

郭勋祺安抚大家,说只要抗日就是英雄,要好好养病,战场需要你们。

而我新四军这边,得知了郭勋祺所部的事情之后,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委婉谢绝,因为抗日到了关键时刻,我党不想制造分裂。

因为这件事,一直都是郭勋祺心里的疙瘩,他曾经在若干年后问过陈毅,为何要拒绝自己呢?陈毅认为,那时候要顾全大局,不能破坏团结。

陈毅的原话是:“大局是团结抗日,还没有扯破脸皮嘛!如果我们接收了你们,就在政治上犯很大错误。蒋介石就会振振有词地说我们不抗日,挖国民党的墙脚。翼之兄,你要懂得这个道理,不该怄这个气……”

前文说过史沫特莱,他在书里写郭勋祺的时候,有这样一句内容:他被撤职、就是因为不愿把对准敌人的枪口、对准自己的战友新四军。

关于郭勋祺的抗日事迹,还有很多很多,碍于篇幅原因,下文讲一讲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。

时间是1948年,蒋介石让大特务康泽,去担任第十五绥靖区司令。

康泽上任之后,发现手下的部队全部都是川军,自己哪里指挥的动?于是他想寻找副官,找来找去觉得郭勋祺最合适。

当郭勋祺收到委任状,要他去当副司令的时候,他对此非常的愤怒,说自己宁愿去成都开妓院,也不愿意去康泽那里当媳妇。

杨杰(国民党陆军大学的校长)来劝郭勋祺,说你如果去了,便可以掌握自己的军队,可你如果不肯去,蒋介石肯定不会放过你。

1948年7月的襄樊战役发动,解放军的一代名将王近山,以迅猛之势,发动了进攻!

以下内容来自于郭勋祺的战友回忆:

康泽询问郭勋祺此战该怎么打?郭勋祺的军事能力的确出色,预判出王近山的进攻路线。

可是康泽这大特务,认为郭勋祺跟共产党的关系特别好,极有可能是共产党的间谍。

所以康泽偏偏反着来,当战役进行到最后,才知道郭勋祺制定的战术完全正确,而自己完全错误,俩人最后都当了俘虏。

刘伯承得知此事之后,立刻发出一封电报,要求护送郭勋祺去往中原军区的政治部。

郭勋祺回了一封电报表示感谢,这时候我方的译电员满脸疑惑,挠着头表示看不懂。

刘伯承询问何事?译电员说:“仲弘兄,不知是谁?”

陈毅刚好听到,他哈哈大笑着说:“仲弘,陈毅也,陈毅,字仲弘,电报拿给我。”

没过多久,郭勋祺就来到了中原军区政治部的住所,刘伯承和陈毅连同其他军政领导,亲自前去探望。

陈毅刚一见到郭勋祺,就说:“你呀你,大炮没长眼睛,怎么跑襄樊去了。”

郭勋祺很激动,和陈毅握手的时候,连连说:“仲弘、仲弘……”

过了一会之后,郭勋祺又对刘伯承说:“战场上的对抗,我很惭愧。”

以刘伯承的胸怀,自然摆着手,表示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,现在要面向未来。

郭勋祺这样一位川军名将,自然能为我党的解放事业,做出杰出贡献。

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郭勋祺回到四川,直接以中野敌工部的名义,开始策反工作。

郭勋祺策反的老同学可就太多了,随便说几个人:刘牧群、金振声、杨续云、熊克武、刘文辉、邓锡侯、潘文华……这些还仅仅是其中一部分,这些人都是国民党的精英,跺跺脚都能让西南抖三抖。

紧接着,他们成立了西川人民保卫军总司令部,郭勋祺担任司令员,为和平解放成都,立下了赫赫功勋。